查看原文
其他

兔字丨随笔:对东方雨虹的粗浅理解(下)——定量与估值

食兔君 兔子书斋
2024-09-20



(别急着打赏……这个“五一”每天都有文章,省点,给自己和家人多买点吃的喝的~~~


然后,玩儿得开心!)


上篇在这:对东方雨虹的粗浅理解(上)——定性与回顾


上篇有个数据错误,涨68倍是“690万”,漏了个0……


这是下篇:对东方雨虹的粗浅理解(下)——定量与估值


泛泛聊完粗浅印象,接下来我们读财报。


一、管理层


二流行业中的一流企业大多有不错的管理层,否则企业的投资价值便大打折扣。


公司的现任管理层在年报“董事、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情况”(P69)有集中介绍。






董事长李卫国是被许多人追捧的“传奇企业家”,当过公务员、以“外行”的身份创立东方雨虹,通过免费修缮毛泽东纪念堂一战成名,同时兼任另一家上市公司“高能环境”的董事长。


据说为人豪爽,很有战斗精神,因为小时候穷怕了,因此希望跟着他干的人都赚钱、过好日子。


所以东方雨虹的待遇在全行业同类公司中是顶尖的。最新一批股权激励名单达到了3294人,真是向着“共同富裕”有力迈进的公司。


我理解,股权激励这玩意儿,给少数高管是负面信息,给员工(如腾讯)则是好事,虽然它让投资者“赚少了”,但还是那句话,“你关心你的员工,你的员工就会关心客户,华尔街就会关心你”。


东方雨虹上市14年的历程就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。


因为管理层薪酬较同行偏低且股权激励频繁、广泛,所以高管、员工锁定期结束后减持套现成为常态——要恰饭的嘛。


我在初看到一溜的高管减持信息时有些迷惑——






后来也就想明白了:股权激励如此广泛,减持补贴家用倒也正常。


例如副董事长许利民先生,历史股权变动是这样的——






把股票账户当活期存折了,属于是。


关于李卫国先生还有个趣闻,因为东方雨虹的发展步入正轨,于是李董经常性减持、质押雨虹的股票,增持高能环境以显示其“潜力巨大”……


不知真假,但有一个细节是真的:2021年6月24日李卫国通过大宗交易受让1500万股用于员工持股计划,总计成交金额8.07亿元,即成交均价53.8元。


东方雨虹23日的收盘价是55.76元,24日是57.4元,这个操作怎么解读都行,既可以说是李董“高位”套现让员工接盘(“接盘”是开玩笑的说法,毕竟员工可以不行权,只是公司激励成本增加了而已),也可以说是通过大宗交易降低激励成本(公司少花5000万)。


网上理解偏向于前者,我偏向于后者。


总之,对雨虹的管理层我偏向于可,即使是减持行为,考虑到建筑行业的工作状态和高管履历,我也倾向于认同。






插一句,雨虹的To G能力肯定很强,你看它的年报就知道了,一股浓浓的公文味儿。


还和陕煤不一样,陕煤那是叫官样文章真的写得好,雨虹这叫画虎不成反类犬。


但它这样写也有一个潜在的好处:取悦投资者,能让趋势类投资者能对企业当前运营状况(定性上)了解的十分清楚,侧面反应企业的融资的渴求……


开玩笑的,咱继续……


二、财报






通过学习雨虹的资产负债表,一家狂飙突进的企业形象跃然纸上。


首先是164亿的货币资金覆盖74亿带息负债,是比较安全的资金情况。


注意,纵向对比前几年的现金情况,这不是常态。


这笔钱有一半来自定向增发募集资金(80亿),总体来看,东方雨虹的资金链还是非常紧张的。


扩张企业的资金链问题一直是最大的风险,没有之一。


东方雨虹也是如此。


年报数据展示,2021年东方雨虹的投资现金流净额是-56.5亿,超过其经营现金流净额41.1亿,全靠108亿的筹资现金流来垫。2020年这三项数据分别是-17.4亿、39.5亿和-8.18亿。


结合一季度报,投资现金流净额扩大到-64亿(按TTM算)。


公开可查的资料显示,2020-2022年间,东方雨虹的与全国各地签订的建设协议累计逾300亿,这部分建设在2021年已经体现部分(投资现金流疯狂流出),还将在未来(主要是2022年)日益显现。


但是通过融资输血后,现金流压力暂时缓解,所以才出现了如此大量货币资金的现象。


未来即使行业下行,只要扩张趋势不变(市占率不断提高),通过资本市场再次输血来解决现金流问题是可能的。


实际上,雨虹是资本的老玩家了,融资本领极其厉害(虽然有时候的确损害了既有投资者利益),这种情况在2016-2018年上演过,帮助雨虹快速提升了市场占有率。这种打法其实很像温和些的房地产扩张,只是资本杠杆换成了无本万利的股权杠杆……


当然,风险依旧存在,哪有平白无故的持续14年的40%+年化收益。


再看应账款。


雨虹的应收款和合同资产总计161.6亿,相当于把全公司的资金流动性压上在干活上。同时每年Q3,雨虹的经营现金流基本为负,到年报时才回正,也代表着公司一般在垫钱干活,到年底企事业部门的结账季才拿到钱。


乍看之下,这些应收款质量堪忧:16.57亿应收票据全是商票,87.64亿应收账款中坏账计提约10%、且恒大、华夏幸福等“地惨”赫然在列。


不过就像我在招股说明书分析里面提的一样,这些应收账款的确不是什么麻烦事儿。


因为雨虹的应收账款主要是“合伙人”模式造成的。


所谓的“合伙人”模式,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成“贴牌”,销售渠道商成为合伙人之后,可以从雨虹处“借”产品和名称,去发展自己的业务。


拿产品的叫零售渠道合伙人,拿名称接项目的叫工程渠道合伙人。


有些项目对公司资质有要求,合伙人自己不满足,便可以凭借雨虹的名义去拿项目。


雨虹对合伙人也十分慷慨,只要符合要求,借钱、送股、帮助培训,合力提高行业技术水平。


放个他们主页的广告,雨虹看到了记得打钱(笑)——






这个模式有点类似格力的经销商模式,但合伙人不返点、直接入股成为其孙公司,例如2017年成立的浙江科技、浙江虹毅、浙江虹致,都是雨虹持股51%,合伙人持股49%,确保能够并表。(苏联模式)


作为推广销售渠道上,“合伙人”制度十分优越,并且在资金上分摊了一部分风险。因为钱是大家一起出的嘛。


就好比你是基金经理人,你出资600万,你的小伙伴出资400万共同成立合伙人基金,赚钱时要六四分成(当然,谁负责赚肯定会再多拿些),亏损时六四承担。


虽然这样依旧不能保障应收款质量健康,至少,荣辱与共,催款时你的合伙人比你着急……


还有就是雨虹的客户大多是大企业、政府机构。虽然在按时给款上不具有优势,迟给款、以优待换利息的事情时有发生,但坏账的概率倒是不大。


当然,碰上现在地产般的情况就委实尴尬。不过这属于系统性风险,在建筑领域不可避免地要和地产类企业做生意。


同时,公司自身也在有意识地降低应收款额度(P61),一方面是开展应收款项融资,对冲风险;另一方面是严格客户筛选、建立评级制度。


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例首次降至30%以内,为24.6%,应收账款周转天数83.8天,有逐步变好的趋势。


看一眼商誉,1.41亿,异乎寻常的低,说明企业之间的扩张主要还是拉人入伙,还没发展到兼并阶段。


冷知识,区域垄断性企业扩张一般遵循直营做大——经销商(合伙人)抢市场——兼并整合三个阶段,这点看看海螺水泥就懂了。


东方雨虹差不多该进入第三阶段了,未来3-5年,其商誉肯定要突增的。


没看头,过~


还有便是利润问题。


随着上游原材料不断加价,公司的毛利率不断走低。去年年报显示仅剩30.5%。


结合上篇文章的防水卷材价格变化能看出,上游原材料加价,下游产品只能平价,甚至减价的行业,高毛利润的确是不容易长期维持的。没办法,只能承受,权当是增加市占率需要付出的代价了……


好在雨虹的终端产品去年4次提价,今年又涨(10-20%),差不多跑平沥青的涨价幅度,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再下跌的可能性不大。


公司对此有所应对——






也可以看到,雨虹拿了10.97亿的预付款去囤原材料,依照现在的价格,按照最大优惠考虑,3500元/吨,全换沥青也不过32万吨。


存货还囤了8.8亿原材料(取得的实际成本计价,去年7.4亿)

假设其中有8亿的沥青,根据前2年沥青的价格,毛估3000元/吨,大约是27万吨。


二者合计60万吨不到,大约是2019年冬储的2倍。


明显是在想方设法降成本的。


但这种采购囤货的模式,根据我对老凤祥业务的学习来看,基本属于扯淡,做期货对冲能缓解一些,但长远来看作用有限。


多精准的团队也算不好原材料的涨跌,不然直接去炒期货好了,上啥班呐……


原材料上涨这种压力是无论如何都转嫁不掉的。


现在沥青4000块钱一吨,这咋转嫁?!


不过这是整个行业的压力,考虑到雨虹约2成的维持性资本开支(毛估的),这种压力对小厂商是致命的。


我的初中数学老师教导我,“我难人难,我不会难”(行业整体压力,我只是降低利润,甚至还可以提价,你却得死),“我易人易,我不大意”(在行业整体向好时不盲目扩张产能,等着同行从风口上摔死,参见光伏……)。


很有道理。


其他的一些零碎:


交易性金融资产缩水一般——珍爱生命,远离炒股;


其他应付款激增——附注有写,主要是往来款,增加了8.3亿。一般是因为新增施工计提的成本费用,但是去年筹资现金流也增加了不少(除了增发的那80亿),所以应该也有部分是做有追保理造成的往来,但雨虹原来好像一直做无追保理(所以经营现金流好看),有新的会计规定吗?不知道,影响不大,跳。


一季度报没啥看头:


"东方雨虹2022年Q1营收63.09亿,同比增长17.31%,归母净利润3.17亿,同比增长7.07%。"


净利润下降主要是因为承担 0.6亿股权激励摊销费用剔除掉股权激励摊销费用影响,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.83%。


股权激励这玩意儿,全年来看需要考虑,分季度的话我个人觉得还是扣除比较合理。


不过一季度本来就是防水行业的淡季,能依此骗骗“市场先生”,倒也好。


业绩交流会上,民建公司在3月接了12亿的订单,因为疫情只完成了8亿。


2021年,民建公司全年营收才37.9亿,并且较2020年营收几乎翻倍。


按这个增速,在2022年的年报上,民建(系列酒)带来的增长量就已经不容忽视了。


估计到半年报时,就已经能够“聚焦双核心,蓄力双未来”了。


这算是额外的新增长点。


BIPV业务信息太少,只知道光伏防水前景广阔,短期内应该成不了新增长点,也无视之……


三、估值


我们先来看一些数据——






可以看到,将企业每年的盈利拆解后发现,东方雨虹是标准的庞然大物:硕大无朋,却毫无留存。


假如有一天意想不到的天灾降临,人们在一夜之间不再使用防水材料了,那么东方雨虹除了一堆机器和厂房什么也剩下不了。


假如防水材料陷入供过于求的状况,这些机器每年的维护费用,一分也少不了。


别笑,虽然前者不可能发生,后者却是可能的(虽然理论上短期不可能,但不排除这种风险)。


但也有另一种平行世界:


有朝一日,停止扩大的东方雨虹,理论上可以在短短几年内,完成原来需要十几年的资本积累。


这就是企业的“延迟满足”。


而且,这是最有可能发生的“主宇宙”。


行文至此,不禁想起中学时的一篇课文,作者随父亲去美国西部拓荒。第一年,智慧的父亲把千辛万苦种成了的豆角全部锄回了田地,用以养田,而后,土地才渐渐肥沃起来。


东方雨虹当前的状况很像5-10年前的海螺水泥(当然,供需关系上不像),众所周知,若是不考虑供需关系,那时候的海螺水泥十分具有投资价值。


所以,虽然对东方雨虹的估值十分困难,我还是觉得值得尝试。


东方雨虹的净利润受上游原材料涨跌影响明显,但本身又不具有周期性,维持性资本开支又被扩张行为扭曲以至失准。


它部分不符合“利润为真”,显然不符合“维持当前利润只需要投入少量资本”。


这样的企业该怎么估值呢?


(有同志建议使用ROIC估值?但我理解同样无法解决净利润不“真”的问题……)


想了很久以后,我还是决定尝试简化自由现金流折现。


净利润不“真”,就先假设净利润为“真”。


即假设净利润具有含金量。


首先,依据董事长自己的目标,给出当年400亿的营收目标,按照12%的标准预估净利润,假设未来雨虹增速恢复到40%,得到2024年94.08亿净利润。


将净利润的按4折计算,估值中枢取30倍,得到对应的买点44.8元,卖点134.4、147.84、162.62元。


当然,它拆股另算……






这种“瞎搞”的估值方式本身隐含了一个很可怕的假设:雨虹的产品在长时间内(3年)必需尽产尽销,即“那堆机器随时等值于现金”。


如果机器超值于现金,那么估值就会偏保守,反之则高估,若是工厂和机器分文不值,则东方雨虹价值为0.


这个假设本身蕴含了多少风险?站在当下我觉得风险很小,是否如此,需要时间来给我答案。


和投资其他企业不同的是,一旦东方雨虹的市占率达到40-50%,增长乏力,整个估值方式便需要重构(因为那时会有真的自由现金流),所以在市占率接近40%时要万分注意。


不过这一天还很远就是了……


学习东方雨虹的历程,宛若经历一场冒险,和一位富有激情的老兵一起,去开拓一片小天地。


很刺激的体验。


作为财富实验,我十分愿意每年花些时间尝试这种显然不太符合传统“价投”风格的公司,看看究竟能不能赚到真金白银,也为了结交更多“朋友”。


以上。


注:仅做经验分享,不是投资推荐,本人持有、但未来72小时内不打算卖出东方雨虹。


(转载请注明出处,商用请联系本人。我胆小,我害怕~)



留 言 处 👇


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兔子书斋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